![]() 日志正文
|
||
写作多年,有成功,更多的是失败。有时,自以为写得很不错的文章,但前前后后寄了几个地方,均泥牛入海。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下面两次。 有一年,报刊上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发表了许多有关恢复高考的文章。看得多了,我想,我也有相同的经历,为什么不写一写呢?于是,我写了《邓小平改变了我的命运》,自以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是篇不错的散文,不在已发表的文章之下。我寄到某家报纸,泥牛入海,数月后,又寄某家刊物,黄鹤一飞不见影儿。我始终想不明白,我这篇散文为何不入编辑的法眼呢?教语文数十年,读书无数,读过的短文更是难计其数。写作水平虽然一般,但鉴赏力还是不错的,文章高下是可以分得出来的。我的文章不错呀,为何发表不了呢?有时,我怨气满腹,怨编辑不长眼睛,怨编辑只发名人的作品。但冷静下来后又想,咱也不是名人啊。为何有的文章就发表了呢?为何编辑就长了眼睛看见咱的文章呢?说到底,问题还在自己的文章上,不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自己的文章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思来想去,总是想不通。 还有一次,“家风”成了时髦话题,电视上讲,报刊上发表文章,《中国电视报》的“闲情偶记”版还搞了一次有关“家风”的征文活动。看了多篇这样的文章后,我写了《饿死不能偷》,是写我家的“家风”的。寄到《中国电视报》该专版,直到征文活动结束,也未见我的文章发表。平心而论,我的文章还是不错的,为何不能发表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正在我纠结不已时,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村子,好多人做生意发了财。要过年了,人们为财神献上了大鱼大肉的供品。有一户人家,因经营不善亏了本,自个儿都吃不上鱼和肉,哪能拿来供奉财神呢?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供上了几碟野菜。财神一家一家地享用,都是大鱼大肉,早吃腻了!当他看到那几碟野菜时,眼睛一亮,急不可待地品尝起来,觉得太好吃了。财神一高兴,第二年就保佑这户人家发了大财。又到年关时,其他人家得知这户人家供品的“秘密”,都给财神供上了野菜,而那户人家为了感谢财神的恩惠,就拿出许多钱,置办了大鱼大肉作供品。财神一家一家地享用,这家野菜,那家野菜,一见野菜就吐酸水,哪里还吃得下?当他吃到那户人家的大鱼大肉时,觉得太好吃了,非常高兴,来年又让这户人家发了大财。 此文让我幡然醒悟,我明白了那两篇文章为何不能发表了。人家写恢复高考,我也写恢复高考,人家写“家风”,我也写“家风”,而且是读到了多篇同样主题的文章后才写的,我的文章有何特点呢?当我看到报刊上发表了那样的文章时,全国各地不知寄去了多少篇,我的文章能否被编辑看到还是个问题,又谈何发表呢? 一篇文章,要想胜出,必须有自己的特点,人家写这个内容,你也写这个内容,人家这么写,你也这么写,那不正像家家户户都供奉相同的“大鱼大肉”或“野菜”吗?你得有自己的特点呀,人们都拿出“大鱼大肉”时,你得拿出“野菜”,人们都拿出“野菜”时,你得拿出“大鱼大肉”。当然,你也得在烹调技术上下功夫,否则,“财神”是不吃的。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