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柱老师

分类:小草集 | 标签: 散文  
2022-10-23 13:03 阅读(?)评论(0)

19783月,我到河北正定师范学校读书,李国柱老师教现代汉语。不久,我就发现了他的独特之处:他天天早晨打太极拳;常见一辆吉普车接他走,又送他回来。

学校要求我们天天出早操,每次到操场,便见李老师在操场一角儿打太极拳,整个学校只有他一个人如此。吉普车接送他干啥呢?石家庄师专接他去上课。他上着我们的课,又上着师专的课,整个学校也只有他一个人如此。

李老师五十多岁,两鬓斑白,特别和善,整天笑眯眯的,从未见他发过火。上课铃刚响,他便快步走上讲台,随即鞠躬,让大家坐下。动作慢的同学,还没有起立呢。有个老师特别计较同学们起立的事,上了讲台,总要左右扫视同学们一下,等所有的同学都起立了,他才鞠躬。有时,发现某个同学没有起立,他还怒目以视,硬是等他起立了才鞠躬。李老师从来不计较这样的事,可同学们特别尊重他,只要他一上讲台,便赶忙起立。记得第一次上课,他说了自己的姓名,又在黑板上写出来,并加了一句:“国家的柱子。”

转眼,到了暑假。等再开学时,换了另一个老师教现代汉语,李老师调到石家庄师专去了。原以为再也见不到李老师了,谁知,19859月,我任教5年后,考入石家庄师专中文系读书,又成了李老师的学生。

李老师还教现代汉语。在正定师范时,没有课本,就是李老师讲,我们记笔记;这回,有了课本,是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当时,李老师63岁了,本已退休,可他学识渊博、身体好,师专又返聘了他,这就和我再续师生之缘。和我同享这一福分的是正定师范的同班同学、行唐人任士兵。在师专,任士兵和我同班,又同一个宿舍,我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入学不久,在一次写作课上,我写了《诸师素描》,其中是这样写李老师的:他,也是中等个儿,略胖,敦敦实实的。前额明净,宽阔,正如古人形容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眼睛很大,也很亮,总是笑眯眯的。头发很短,格外齐整,两鬓像霜染一般,惟见脑顶上还有少许黑发。他阅历很广,讲课很风趣,常常引人放声大笑。‘金鱼天棚哈巴狗,书画先生胖丫头’,‘地瓜、山药、白薯、红苕’,这些话,虽只讲过一次,可人们却经久难忘。”

此文得到了写作课老师的欣赏,曾经拿到中文系办公室让老师们传阅,还在课堂上表扬了我,说我把任课老师们的特征都写了出来。

有一次,师专党委的陈书记给中文系的学生做报告,讲了李老师的经历,我才对李老师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李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在石家庄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担任所长。1957年,全国上下反右。上边给研究所下达了指标,必须揪出一个“右派”。李老师无奈,又不忍心揪同事们,便把自己报了上去。此后,他便成了“右派”,被停了职,被下放到一个农场种了20来年菜。平反后,这才重新任教。陈书记抬高声音说:“李老师什么错也没有,就是不忍心报同事们,报了自己,这就成了右派,被整了几十年!” 听陈书记这么一说,我才知道,我在正定师范是李老师复出后教的第一届学生。

学校给每位老师分了一片地,让老师们种菜。李老师没有要那份地,说:“我种了几十年菜,种够了!”此事是李老师亲口对我说的。可以想见,那段种菜的经历,给李老师留下了痛苦的记忆。

星期二晚上,是师专放电影的固定日子。记不清是哪个星期二了,我和士兵得到李老师的通知:晚上到他家去。我和士兵纳闷儿,不知道要干啥。晚上到了李老师家里,这才知道李老师请客,除了我和士兵外,还有七八个人。有个中年人向李老师敬酒,称李老师为“李先生”。李老师笑着说:“先生先死,还是不要叫‘先生’!”众人都笑起来,可见李老师是何等的幽默。

转眼到了期末考试。因为闹感冒,我的古代文学课考得不好。本来,班里把我评为“三好学生”,班主任也把我上报到系里。就因为古典文学课考试成绩不够突出,系里把我刷了下来。1987年春天,中文系党支部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把有关材料报到了师专党委,就等着审批了。我担心古典文学课成绩影响审批,便叫上任士兵,到李老师家里说了此事,让他和陈书记说说我的情况。李老师满口答应。过了两天,李老师告诉我:和陈书记说了我的情况,陈书记表示,要综合考虑,不仅仅看学习成绩。6月,我被批准我预备党员。我曾想:要是不找李老师,说不定会把我刷下来呢。

19877月,我毕业了,又回家乡任教。19886月,我该转为正式党员了,需要自己到师专取回档案。恰好,有个同事在师专进修,我给李老师写了一封信,让那位同事捎去。信的大意是:请他到师专党委说一声,让那位同事捎回我的档案。不久,那位同事带回我的档案,我如期转为正式党员。

在两所学校都教过我的老师,仅仅李老师一位。我不止一次地请他帮忙,特别感激他,也特别怀念他。

  最后修改于 2022-10-23 14:43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不可以妄下结论 下一篇:醒悟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