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从小学三年级起,在我的督促和指导下,儿子开始了写日记,而且,几乎是一天不落地写到了高三毕业。儿子的语文成绩优异,作文写得不错,这跟他常年写日记有密切关系。我一直认为,要想把语文学好,必须养成两种习惯:一是读的习惯,二是写的习惯。要养成写的习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写日记。写日记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对孩子的成长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具体地谈一下是怎样教儿子写日记的。 一、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儿子刚上小学三年级,识字不多,还写不出多少内容。此时,不要求儿子写得多,只要求天天写,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三年级开学之前,就明确地告诉孩子:上了三年级,要天天写日记,一天也不能落。并且,要把日记本准备好。从上三年级的第一天起,就手把手地教孩子写日记。先把格式告诉他,再把写日记的时间规定下来:每天晚上,完成其他作业后,最后的一项任务便是写日记。 孩子年纪小,容易忘,当家长的要每天提醒。等他完成别的作业后,马上提醒他写日记。等他写完后,家长检查一下,帮他改正错别字。一天一天地提醒,一天天地督促,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到了此时,家长也不要疏忽,还应该随时过问,随时检查。家长把检查孩子的日记当成一项常规作业,每天晚上检查,既帮助孩子纠正了错别字,也帮助孩子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许多孩子对家长设防,反对家长看自己的日记。我想,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家长身上。家长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与孩子交朋友,帮助孩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不因为检查日记给孩子造成任何麻烦。真要是这样的话,孩子还对家长设什么“防”呢?还有什么话不可以跟家长说呢?从小学三年级起,我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儿子习以为常,从来不把这当回事。即使到了高三,除了口头督促以外,我也检查过孩子的日记,儿子也没有反对。孩子在日记中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想法也跟我说。孩子读高三那年,有一段时间,我因为工作忙,没有检查孩子的日记。学校举行考试,要清理考场,孩子把所有的东西搬回家中。闲暇之时,我翻阅孩子的日记,发现缺了七八篇。我非常生气,用红色圆珠笔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了数百字,批评他,开导他,鼓励他。他回家后,我跟他谈话,让他看我写的话。他说:“那几天功课紧张,没有顾上写——主要还是自己偷懒了。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为防止此类现象再次发生,直到他参加高考,我一直不定期地检查他的日记。 家长检查孩子的日记,如果发现心理上、生活上或者学习上的什么问题,一定要冷静地对待,要采取妥善的办法帮孩子解决。孩子从家长这里得到的是关心和帮助,从来没有这样那样的麻烦,自然也就不反对家长检查自己的日记了。 孩子小时自制力差,家长仅仅口头督促一下,是很难把写日记落到实处的。只有经常督促,经常检查,才能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二、教给儿子日记的写法 在小学三年级时,儿子常常为没有内容可写而发愁。他打开日记本,拿着笔,好一阵子动不了手。我启发他:今日在学校看到什么事?老师讲了哪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入日记。一开始,儿子的日记写成了流水账:吃过早饭去上学,第一节上什么课,第二节上什么课……回家吃午饭,又去上学……看到这种情况,我就告诉他:不要这么写,这样写来写去没有意思。一天之中,对那些事感受最深,哪节课对自己触动最大,老师哪句话留给自己最深的印象,读了哪本课外书,感受怎样,就写这些。一篇日记要有个重点,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罗列到日记中。有了写的内容,写日记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在写法上再加以适当的指导,日记就会越写越好。 随着年级的提高,儿子的课外阅读量越来越大。我又启发他把读与写结合越来:你读了哪本书,有什么感想,在日记中与出来;你对书中的哪个人物感受较深,也可以写出来; 也可以摘录书中的某段话,然后再写出自己的感想。如此一来,可写的东西更多了,日记的内容更加丰富了。 升入初中后,我又告诉儿子:可在人、事、物、理、景五个方面去想日记所写的内容。我又作了具体的说明:人,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所见到的人,看他的肖像、语言、行动各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都可以写到日记中;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听说的,看到的,都可以写;物,看到什么物,它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写;理,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这也可以写;景,天气的阴晴变化,雨雪风霜,都可以写。除此之外,自己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都可以写到日记中。我还说:“不管什么内容,都可以写,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天天写,认真写,这就行了。”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指导,儿子日记的内容丰富起来,写法也多样化起来。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毕业,儿子一直坚持写日记,这不仅对毅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你在第一排桌”
下一篇:老师,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下滑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