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桂山(作文评点)

分类:教学集 | 标签: 作文  
2023-04-07 10:21 阅读(?)评论(0)

游天桂山(作文评点)

作者 王建芳

评点 曹明法

(说明:在我的教书生涯中,曾经向报刊推荐了不计其数的学生作文,其中有一百多篇发表。此处收录《游天桂山》,作为这一工作的一个缩影。)

 

说起来真有意思,当我们到达“北方桂林”——天桂山后山脚下时,天公不作美,竟淅淅沥沥地下起了春雨。可是,不过一会儿就雨敛云散,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天桂山的雄姿又沐浴在玫瑰色的霞光里。一座座青山,远远望去,翠绿欲滴。(要游山,偏偏遇上下雨,真是“不作美”。然而,“雨敛云散”,红日东升,又叫人心头一喜。)

我们在后山下休息片刻,便顺着台阶向上爬,大约登了六百多个台阶,才到达半山。向北一拐,迎面一座小门,门上横批“佛爷栈”。进了佛爷栈,抬头一看,呀!好一处美景!向东望,旭日初升,山雾辉映着太阳光辉,在山腰里缭绕升腾;朝霞映红了天空,桔红色的云朵不时在山顶悠悠飘过,像披着红纱巾;向西一扭头,哦,十九尊佛像并列安坐,神态各异,形象逼真,犹如活了一般。(将各种“美景”写来,层次分明。)

你看那正中的莲花宝座上,如来佛祖金身正坐,身披大红,满脸慈祥,一副大慈大悲的样子。他右手放在胸前,左手放在膝上,正在打坐。

再看那济公活佛,一副游戏风尘的滑稽样儿,趿着破草鞋,歪斜着身,高抬左膝,右臂拄地支身,左肘搭在左膝盖上,手拿一根细草棍,歪着脑袋,作挖耳之势,挤眉弄眼的,还咧着嘴笑。看着他那样子,我们禁不住笑了起来。(文笔生动活泼,写出了济公活佛的神态,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再瞧那伏虎罗汉,身骑猛虎,圆瞪双目,高举铁拳,另一只手揪着虎耳,威风凛凛;再看那虎,伏在地上,目露怯光。这山中王平时威猛异常,这时在伏虎罗汉手下,像一只驯服的绵羊。

此外,还有长眉罗汉,降龙罗汉,降魔罗汉等。有的凶神恶煞,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满面正气,有的嘻笑顽皮,连脸上的每个小皱纹都刻画了出来。这十八罗汉个个逼真。(详写伏虎罗汉,略写其他罗汉,有详有略)。

出了佛爷栈,我们绕山路到了阴阳泉,这阴阳泉又名龙凤泉。据说,女的喝了凤泉的水生女,喝了龙泉的水生男。虽说有些荒唐,但游人们总是抱着满心的希望来喝。听老人说,这两个泉常年是满的,即使遇上大旱也不曾干涸,真怪!(熔传说于文章之中,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接着,我们又游览了回音洞、倒松岩、观音洞等,有的以音怪著称,有的以石秀扬名,有的以松美争奇,有的以塑技引人,使我们看得留连忘返。(概述回音洞等诸景特征,使读者对此处的风景有个大致的了解。文字简洁,运用自如;使读者读来兴趣盎然。)

刚刚游完后山,日头便高挂中天,我们恋恋不舍地下了山,准备饭后再游前山。路上,我想:“天桂山真不愧为北方的桂林,怪不得有无数游人远道而来呢!下午,我们一定要到前山去,听人说,前山比后山要美的多,远近闻名的‘白毛仙姑洞’、‘三牲洞’、旱不竭涝不溢的‘明珠琉璃井’等诸景就在前山呢!”(结尾留下余味,闻其名而不见其面,给人以想象,让读者急不可待地想去游览北方的桂林——天桂山。)

〔总评〕:本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太行名峰天桂山后山的景物,小作者看得细致,写得具体、形象。文章层次分明,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是一篇较好的游记。(此文原发《初中生周报》1992122日第4版)

(说明:当初,天桂山的前山和后山是一个整体,都叫“天桂山”,如今,有了变化:天桂山前山是“天桂山”景区;天桂山后山改为“佛光山”景区,成了两个4A级旅游名胜区,各收各的门票。)

 

  最后修改于 2023-04-07 11:3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