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作用 ——《竹篮打水》赏析

标签: 美文赏析  
2023-02-14 16:49 阅读(?)评论(0)

竹篮打水

/尹玉生

一位爷爷和他的孙子生活在一个山区庄园里。

每天清晨,爷爷都坐在厨房的桌子边阅读书籍。孙子受爷爷的影响,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阅读那些书籍。

一天,孙子问:“爷爷,我一直试图像你一样阅读这些好书,但我不能真正理解它。花费这么多时间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呢?”

爷爷平静地拿出一个用竹子编成的放煤的篮子,对孙子说:“拿着这个竹篮,取一篮子水来。”

孙子提着篮子走了。等他回到家中,竹篮里的水一滴不剩。爷爷笑着对孙子说:“下次打水的时候,你必须跑得更快点。”孙子再次打水,这次他跑得比上次快了许多。但是,结果依然不变。孙子告诉爷爷:“用竹篮打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说着孙子换了一个水桶过来。爷爷说:“我不需要一桶水,我要一篮子水。你能够做到,只是你尝试得还不够充分。”爷爷走出来,亲眼看孙子去打水。

孙子清楚地知道,竹篮打水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他希望给爷爷演示一遍,让爷爷知道,即使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篮子里的水也会漏光。孙子盛满一篮水,飞快地向爷爷跑来,篮子中空空如也。孙子气喘吁吁地对爷爷说:“爷爷,你看,根本没有一点用。”

“你真的认为这样做没有一点用处吗?”爷爷说,“好好看看这个竹篮。”孙子仔细打量了一下竹篮,竹篮确实和以前不同了,那个又脏又黑的篮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洁净如新的竹篮。

“孩子,看到发生的事情了吧,阅读好书也是如此。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阅读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净化了你的心灵。”(摘自2006128日《讽刺与幽默》)

赏析:

教中学语文多年,经常有学生问:“我读了好多小说,过了几年,情节差不多忘光了,有时连人物也记不起来了,这不是白白耽误了时间吗?读课外书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呢!”

每逢这种情况,我便耐心地给他们讲:“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多读书。阅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产生‘质’的飞跃,这就是人们常讲的‘量变引起质变’。要想提高阅读水平,非多读课外书才行。”我还搬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我还告诉学生:“阅读就好比在操场上跑步,我们一圈一圈地跑,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我们一本一本地读,扩大了视野,提高了阅读水平。过了好多年,即使忘了书中的情节和人物,但通过阅读所得到的阅读能力是忘不了的,它会伴随我们终生,让我们终生受益。”

再讲别的道理,我一下子难以想出,而所讲这些也是干巴巴的,让人听起来索然无味。读了《竹篮打水》,我怦然心动:这不正是我多年来所寻求的答案吗?有关阅读的道理可以这样讲!

我把《竹篮打水》读给学生听,告诉他们:千方百计多读书,“只要你用心阅读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净化了你的心灵”。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