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学会写文章的途径很多,这里谈谈常见的三种。 一、多读。 多读书是学会写文章的一个重要途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6岁时便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千古名句的白居易,曾经废寝忘食,发愤读书。他整天地读书,长时间趴在桌上写字,以致口舌生疮,手和胳膊肘上生了老茧。正因为如此苦读,白居易才学大增,终于成为著名诗人。高尔基小时候上不起学,但他通过自学,读了许多的书。他在当学徒的时候,虽然每天都很劳累,但他总是偷空读书,不管是在板棚里、贮藏室里,还是在寒冷的阁楼上。刚满15时,他就读了大仲马、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普希金、果戈里、托尔斯泰等艺术大师的名著。正是因为这些广泛的阅读,他的思想得到了丰富,知识领域得到了扩大,文化水平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小时候曾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得烂熟。后来,他谈到自己的写作时,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 以上诸例均说明:多读对写的影响极大,是学会写文章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多观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同做饭一样,如果你脑袋里没有“米”,怎能做出“饭”呢?因此说,多观察,广泛积累材料,也是学会写文章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家高玉宝在写作之前并没有熟读许多名作,可他凭着厚实的生活积累,凭着广泛的阅历和见闻,写出了广为传颂的传记小说《高玉宝》。我们要学会写文章,就必须多多留心周围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从生活中寻找下锅的“米”。积累的材料多了,一旦拿起笔来,脑袋里的人和事便争先恐后地涌至笔下,文章就会自然而然地写出来。 三、多写。 多写,更是学会写文章的一个重要途径。 契诃夫曾经说过:“头一个条件是必须写得多。总会有所成就的,必须写,写,写。一篇小说没有发表,那你就写第二篇,第三篇,总有一篇会发表出来……只是得不屈不挠地、顽强地写。”老舍先生也强调多写,他说:你写了二百篇,没有发表,你就接着写,再写二百篇,说不定,还未写够二百篇,你的文章就发表了。 事实正是如此,你写了一篇,不成功,从此搁笔,那你永远学不会写文章;假如一篇不成功,再写一篇,一直写下去,坚持不懈,总有成功之时。你读了许多书,也积累了许多材料,但你始终不去写,那你绝对学不会写文章,这正如游泳一般,非跳下水,亲身摸索一下才能学会。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在发表第一部作品之前,曾苦苦练习了十年;《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在发表第一部作品《羊脂球》之前,曾经苦写七年,写下的废稿差不多有一人高。这些事例,不是都说明了多写的重要性吗? 我国作家矫健在谈到自己的写作时,曾经说过:“爸爸让我学写作,他布置的任务是一天写一万字,他逼我将长篇通讯《毛主席去安源》改成小说,然后读给他听。我在一个月里写了28万,手都写肿了,可还得坚持。虽然当时写的都是废品,但这种大运动量的训练,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也锻炼了我的意志,使我终身受用。”正是因为如此苦写,矫健才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创作出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河魂》《天良》等。 以上,我们谈了学会写文章的三种途径,事实上,这三种途径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如果偏执一种,而将其他方面抛开不顾,那也是学不会写文章的。希望同学们多读、多观察、多写,使写作有个长足进步。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