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成功需要机会,当机会来临时,我们能否把握住?能否脱颖而出? 演员林永健在成名前曾考入青岛话剧团,在这里学习了三年。后来,他又加入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担任剧务,拉大幕,打追光,偶尔也当个群众演员。总之,他虽说是话剧团的演员,但顶多是“跑龙套”,一个像样的角色也没有演过。所谓“跑龙套”,就是演没名没姓的小角色,比如喽啰、衙役、轿夫、家丁。这龙套,他一跑就是十多年。要是换给他人,说不定早就与这“演员”拜拜了,可他毫不灰心,仍然跑得津津有味。而且,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躲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他人的演出,还不住地琢磨剧情,琢磨人物的性格,琢磨怎么演会更好。终于,他的努力有了结果,1997,机会向他走来。那天,团里排练话剧《都市军号》,一位演员生病了,他临时顶替那个演员,演了一个角色。他潜心研究角色,准确把握剧情,演出博得满堂喝彩,他成功了。此后,他受到器重,参演了团里排演的许多话剧。后来,他拍了电视剧《和平年代》,演了其中的刘老板,并因此获得了第17届“飞天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他终于成了战士话剧团的台柱子。再后来,他演了汉奸刘魁胜、王怀当,还在电视连续剧《喜耕田的故事》中扮演了男一号喜耕田,成了著名演员。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著名演员张国立15岁那年,到贵州当铁路工人。一年后,因普通话说得好,被铁道部成都第二工程局文工团工地宣传队的指导员看中,成了一名报幕员。当时,全国各地都在排演8个样板戏,张国立所在的文工团也是如此。每逢排练,张国立就躲在舞台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观看,并细细地琢磨剧情。日久天长,他对剧情和人物有了透彻的了解。有一天,一个主演因病无法演出,他毛遂自荐地说:“我可以。”团里别无他法,只好硬着头皮让他试一试。殊不料,他的演出获得一致好评。因为这次成功救场,他成了团里的主要演员。此后,他一天天努力,终于成了名闻遐迩的演员。 如果林永健和张国立不在平时苦下功夫,增长才干,即使机会来临,他们能把握住吗?能脱颖而出吗?许多人渴望成功,但成功偏偏不肯降临,他们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怨机会不肯光临。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即使有了机会,又能怎样呢?要想成功,就得向林永健和张国立学习,热爱自己的工作,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当机会来临时,才能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