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臧克家与《有的人》 河北曹明法 1949年,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候,诗人臧克家去瞻仰了鲁迅先生的故居,返回之后,便写了《有的人》这首著名的诗篇。 瞻仰故居,写出诗篇,事情看起来很简单,然而,谁能想到,臧克家之所以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有的人》,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痛切的个人感受的。虽然,他从未见过鲁迅先生,可他在思想上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教育和影响,在感情上对鲁迅先生是极其亲切、极其敬爱的。 1923年,臧克家进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触新文艺,同时也练习写作。在这里,他读了鲁迅先生的《呐喊》《热风》《野草》等等。读先生的书,景仰先生的为人。后来,臧克家进入大学,读鲁迅先生的书越来越多,其崇敬之情也越来越强烈。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举世哀悼,万人送葬。臧克家为悼念鲁迅先生,写了《喇叭的喉咙》这首诗,发表在鲁迅先生曾支持过的《作家》杂志上。1942年8月,臧克家到了重庆。10月18日,中苏文化协会俱乐部参加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六周年的大会,老舍刚刚宣布开会,成群的特务便把老舍架了起来,参加大会的同志们也被迫散去。另外一次,他伴同许寿裳先生从歌乐山赶到市内参加纪念大会,也遭到同样的命运。1946年到1948年,臧克家在上海时,曾两次参加鲁迅先生逝世纪念会,由于特务的破坏,两次大会都未终场。这些事情使臧克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948年,在鲁迅先生逝世纪念日,臧克家同几位朋友到鲁迅先生墓前凭吊。一座小土坟,一尺小石碑,上书“鲁迅之墓” 四字。一代民族英雄,文坛巨擘,死去之后,只有黄土一抔!臧克家等人徘徊又徘徊,久久不肯离去。他们来去,都有特务盯着,时刻都有危险。鲁迅先生受到亿万人民的敬爱,而国民党反动派则恨之入骨,连他的坟头也望而生畏。 臧克家亲眼看到那些与人民为敌的坏东西,早已成为历史的垃圾,而鲁迅先生的大名,却永垂史册,受到人民的的崇拜和敬爱。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臧克家才挥笔写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