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张睿凡,七年级学生,这里的12篇作文是她第一学期写的。读后,有一些话想说。 12篇作文,可分为三类:《观察日记一篇》《小猫》《雪》《北京的秋天》等4篇为写景状物的;《开启新的生活》《拔河比赛》《随笔一篇》《童年的回忆》等4篇为叙事的;《姥姥二三事》《<皇帝的新装>后续》《我的新老师》《我的新同学》等4篇为写人的。三类作文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首先,语句通顺,叙述清楚。 这一特点在三类作文中都有所体现。语句通顺是张睿凡作文的一个突出优点,此处不再多说,只是谈一下“叙述清楚”。《拔河比赛》的叙述特别清楚,也特别精彩。读过此文,对预赛、半决赛的整个过程知道得清清楚楚,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其次,写景生动,状物准确。 在《观察日记一篇》中,作者写道:“放晴的天空瓦蓝瓦蓝的,比起湛蓝深邃的海,天多了几分鲜明。天上有几束薄云,如细纱一般,轻飘飘的,不一会儿,就被风吹得变了形态。”瞧,写得多么生动啊! 在《雪》中,作者写道:“路上、车辆上、长椅上都积满了洁白的雪。雪反射着阳光,纯洁又耀眼。”写得多么准确!再如:雪“飘飘落落粘在一起,成了一簇簇花团;落在地上,密密地贴着,又成了一片片花海”。多么准确的状物!犹如让人看到了雪的“花团”、“花海”。 再次,描写具体,个性鲜明。 在《姥姥二三事》中,写出了姥姥既严肃又慈祥的特点,读了此文,一个和蔼可亲、疼爱有加又原则分明的老人形象,仿佛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在《我的新老师》中,作者写道:“发怒的李老师是很可怕的,眼神里带着一种异常的严肃,语气也很强硬,给人一种难以冒犯的威严。这时,同学们都鸦雀无声,低下了头。”瞧,发怒的李老师,安静下来的同学们,都写得非常具体。 当然,张睿凡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其作文还是稚嫩的,还有一些不足,此处只说语言上的一些小瑕疵。“姥姥二三事”原为“姥姥的二三事”,那个“的”字纯属多余。在《拔河比赛》中,“脸上涨得通红”原为“脸上涨得赤耳面红”,这也是不妥的。在《我的新老师》中,“给人一种难以冒犯的威严”原为“给人一种难以逾越的威严”,“逾越”用在此处,也值得商榷。此外,在《小猫》一文中,“今年中秋节的时候,我去了舅舅家里”,应改为“今年中秋节,我去舅舅家”。这么一改,多简洁啊! 教书数十年,写作数十年,在语言的运用上颇有点自负。然而,寄给报刊的文章,有时被编辑改得面目全非。对照原稿和发表稿,我汗颜了——我的语言还有啰嗦之处,还有需要推敲之处。在写作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特级教师于漪说:“一辈子当老师,一辈子学当老师。”套用这句话,我可以这样说:“一辈子写作,一辈子学习写作。”写出这些,希望张睿凡小朋友受点启发。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给学生讲:“说得多了便会说,写得多了便会写。”写作就是一种能力,练得多了,自会熟能生巧,自会逐渐提高。欧阳修谈到写作时曾说:“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乃至理名言。希望张睿凡同学多读多写,让作文更上一层楼,我拭目以待。我坚信,只要不断地写下去,张睿凡一定会写得更好!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