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我是语文老师,经常写点分析教材的短文,也发表了不少。就是那么一套教材,写来写去,似乎没有可写的地方了。有时,拿着教材,翻过来翻过去,就是想不出可写的话题,心里不免烦躁、焦虑。 我想放弃,但又不甘心。我鼓励自己:“这样的情景,以前不是有过好多次吗?不断地思索,可写的话题不就出来了吗?”曾记得,有一次,我想写一篇赏析《苏武传》的短文,可面对教材,一遍又一遍地看,就是找不出下笔的地方。半点钟过去了,一点钟过去了,可我还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我继续阅读,继续思索,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求死求生皆是忠。苏武一开始求死,那是觉得有辱使命,没有面目回到汉朝,只能以死谢罪,这是对汉朝的忠;后来顽强求生,是觉得使命还没有完成,不能就这样死去,这也是忠。我以“求死求生皆是忠”为题,写出一篇千字文,发表于《语文导报·高中版》上。还有一次,我想在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形象丰满”上写点东西。如何才能做到“形象丰满”呢?我不断地翻阅资料,又不停地思索,但就是没有一点儿头绪。我静坐桌前,不停地翻阅,不停地思索,一天,两天,直到第三天下午,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丰满”来自具体。要想做到“形象丰满”,就必须写出具体的肖像,具体的语言,具体的行动,具体的景物,让人看了你的描写,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我一阵兴奋,马上动笔,数天后,一篇4000多字的论文写了出来,后来,发表在《中学生·高中作文》上。想想这些经历,我的信心又来了,我又静下心来,不住地想,终于,一个想法又冒了出来,一篇文章又写了出来。 写作,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此时,要是听退缩,那就真的无路可走了。要是不放弃,不断地思索,说不定在什么时候,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便出现了。 有个老师也想写东西,对我说:“这个假期,我也要写两篇文章。”开学后,他说:“拿着教材,翻过来看翻过去看,总是找不出可写的东西。后来想了想,算了吧,甭写了。一个假期,一篇文章也没有写出来。”我说:“你这样的情景,我也经常有。你得不断地翻阅教材,不断地思索,这才能找到可写的东西。你要是放弃了,那就写不出东西了。”他说:“以后再试试吧。”后来,他再也没有提说此事,我也就不再问他了。 稍微碰到点儿困难,便打退堂鼓,那还能干成什么事呢?干其他事情如此,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常说的“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不断思索的结果。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