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015-06-16 09:07 阅读(?)评论(0)
    此文分上、下两部分发表于《平山教育》2015年第3、4期,是我数十年作文教学的一个总结。《石家庄教育科研》2015年第3期也发表了此文。语文教师可参考一下,或许受点启发。虽为敝帚,还是挺自珍的。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上作文课便头疼,愁眉苦脸,抓耳挠腮,硬憋半天,随便涂画一篇交差。有的同学,整整两节课,写不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还有一些同学,老师布置作文题之后,半节课过去,竟然写不出作文开头。问其原因,则说: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愿写,也不会写。据调查,多数同学不愿意写作文,一说写作文便发愁,一说不写作文便欣喜异常。呜呼,如此下去,作文水平怎能提高呢?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办法便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愿意写,由从前的被动写转变为主动写。到底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精心命题,激起学生写的兴趣

    好的命题,学生有话说,愿意写;相反,学生或望而生畏,或望而生厌,哪有兴趣可言呢?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基于这种认识,每次布置作文,我总是再三琢磨,争取命出学生感兴趣、愿意写的题目。比如,韩寒的《三重门》和《零下一度》出版后,报刊上炒得火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赞他的文学才能,有的说他的功课挂红灯,有的谈人才培养,有的借此抨击现行教育制度。学生们争相传阅韩寒的小说,也千方百计地寻找有关韩寒的各类文章,课余饭后也大谈韩寒,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为了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看待韩寒现象,我从报刊上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印发给学生,让大家学习,还以韩寒为话题,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辩论赛。在此基础上,我命出“我看韩寒”的题目,大伙一见,眉开眼笑,提笔便写,一反愁眉苦脸的常态。再如,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我让同学们自选一位同学作为观察对象,在一段时间内,对他进行集中观察,留心他的言谈举止,看他有哪些性格化的言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同学们头脑中都有了一位同学的影子,积累了这位同学的材料。然后,我命出“班中某君”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将真实姓名隐去,均以“某君”代替,描写班中某位同学。完成之后,各小组围成一圈儿,讨论所写作文,判断所写同学是哪一位,并评出一篇写得最好的作文,在全班宣读。同学们对这个命题也极感兴趣,有很高的写作积极性。有时,也发动全班同学命题,每人出一个。然后,放在一起比较,看哪个题目好,如有争议,则多选几个,让同学们择优作文,此法也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出路在改革,不能墨守成规,老是重复过去的那一套,否则,作文教学真要成为死水一潭了。如何改革呢?首先要改掉那种教师出题目、讲要求,学生作文,再由教师评改的单一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总之,不管命什么样的题目,都要考虑:能否命在学生心里?他们有话可说否?能否激起他们写的兴趣?如可则用,如不可则重命。

    二、教师写下水作文,激起学生写的兴趣

    在体育课上,老师讲授一个动作后,总要示范一下,让同学们实际地看一看。把这种方法引入作文教学,那就是教师写下水作文,让学生实际地看看应该怎么写。

    教师只有实际地写一下,才能深切地体会写作的甘苦,才能具体、清楚地说明应该怎样审题,应该怎样立意,应该怎样布局谋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在评讲作文时,有无切身体会是绝对不同的。作为语文老师,当学生时写过无数作文,从教后,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写得很少,或者干脆不写,这是极为不好的,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指导学生作文。

    我的下水作文是这样和学生见面的:

    评讲作文时,把写好的下水作文印发给学生,让大家阅读后讨论。我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学生,并结合下水作文做出具体的分析。然后,再分析这一题目还可以怎么写。紧接着,让学生重写此文。学生思路大开,知道了应该怎么写,写作兴趣倍增。

    在教室里当场写出下水作文。在全班同学命题之后,选出一个或几个作文题,规定完成的时间。同学写,老师也写,时间一到,小组长马上收起作文,老师也把作文交给某位组长。随后,全班分组讨论,看哪种写法好,哪种写法不好,每组推荐一至两篇优秀作文,并准备向全班同学朗读。分组讨论时,各组争相传阅老师的下水作文,气氛非常热烈。学生朗读优秀作文时,每读一篇,教师简要评点一下。最后,老师再把自己的下水作文分析一下。这种做法让学生倍感兴趣,大家争先恐后地写,想与老师比个高低。有时,一些同学不仅在写作速度上超过了老师,在作文质量上也毫不逊色。

    平时喜欢写作,也偶尔在报刊上发点短文。我把自己发表过的文章复印出来,让学生阅读,讨论,并告诉学生:写作没有窍门儿,不断地写下去,水平定有提高;你们好好写,我可以帮助你们发表文章。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更是干劲儿倍增。

    我建了博客,把下水作文发布出去,让同学们阅读、评论,此法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家见我写得这么勤奋,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对作文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三、把“米”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话可说

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主要是因为无话可说,正如再巧的媳妇也难做出无米之炊。针对这一情况,我千方百计地找“米”,并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根据要求写出作文,借此让他们知道写作并非难事。有一次,我写出作文题目:钱钟书二三事。学生们一下子嚷开了,我笑道:“你们对这个题目有意见,是不是因为无话可说?”随后,我讲了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重要性,还讲了通过阅读来积累材料的方法。接着,我把选来的文章《风华绝代钱钟书》读给大家听,文中写了钱钟书的幽默、避客、勤奋、博学,还写了他的“狂”,写了他的健谈善辩及“钟书”一名的由来。这么多“米”给了学生,大家有话可说,写作兴趣也便产生了。

除了提供材料让学生写以外,我还从报刊上选一些情节较强的短文,先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互相复述,再写出来。这种形式也受到学生的欢迎。我认为,写作文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非多练习才行,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只要让学生愿意练习、多多练习就行。这就好比锻炼身体,打篮球、乒乓球,踢足球,跑步,爬山,散步,种种形式都行,都能增强体质。在我的作文教学中,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多写,写日记,写大作文,写小作文,形式不拘一格,时间也不固定,有时作文课上写,有时语文课上写。实践证明,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上述练习,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有了“米”,作文并非可怕。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多多积累“米”,以备随时下锅。

四、提供范文,让学生模仿着写

学生怕写作文,除无话可说外,还因为不会构思,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了这样的做法:提供范文,让学生模仿着写。具体做法是:先读范文,或印发范文,让学生讨论之后,老师再分析其写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范文的写法,去写自己的作文。比如,老舍的散文《母鸡》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一向讨厌母鸡”,将母鸡的种种“讨厌”之处写了出来,接着写看法改变,最后写“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我让学生模仿此文,用上“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种物或一个人。再如,有篇散文题目是“她们”,以书信为线索,将母亲、爱人和女儿连缀在一起,表现了她们对军人的理解和支持,有不少处感人落泪。我分析了此文,让他们模仿其写法,用一种东西作线索,写几个人物。这种形式的作文颇受同学欢迎,写作兴趣被大大地激发起来,大家纷纷动笔,写出不少好文章,其中一篇还被《读写天地》刊用。

此外,还可以模仿课文来写。叶圣陶先生说:“课本无非是个例子。”由名家精选的课文是极好的范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用好这些“例子”。我曾经把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进行模仿。具体做法是:布置作文题之前,先把课文的写作技巧具体地分析一下,再明确模仿哪一点儿,然后让学生模仿着写。如某篇课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了细节描写,我让学生模仿这两种手法写一篇作文。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模仿,学生掌握了多种写作方法,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除了老师提供范文让学生学习、模仿外,还可以让学生积累范文,以扩大阅读面,借鉴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我跟同事们曾经开展过一个课题研究,名称是“广泛积累,激发读写兴趣,迅速提高读写能力”,简称“积累——兴趣——能力”。在这一课题中,有这样一项工作,就是让学生积累范文,要求学生每周抄一篇优秀作文,这段时间抄记叙文,另一段时间抄议论文,还要求学生在作文之后写赏析语,指出文章好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扩大视野,积累范文,以达到“心里有类型,手中有范文”。你想,范文抄得多了,记叙文是什么样子的,议论文是什么样子的,心里不就有数了吗?这就叫“心里有类型”。心里有了记叙文或议论文的样子,但到底怎么写?拿出所抄的范文,翻开看看就知道,这就叫“手中有范文”。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作文也是这样,见得多了就知道哪篇好,哪篇不好。时间长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好作文的影响,写作时自然而然地去模仿,慢慢地就会由模仿走向创造,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实践证明,让学生通过模仿范文来学习写作,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多多鼓励,让学生愿意写

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总是想方设法地对同学进行鼓励。每次批改作文,我都挑出一些比较好的作文,拿到课堂上读给学生听,并做比较细致的分析,说明这样写为什么好。有些比较好的作文,我只在课堂上表扬一下,让学生自己去看,琢磨为什么好。凡是受到表扬的同学,写作兴趣便被激发起来,有的从此爱上作文,不再为作文课发愁了。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见别人受到表扬,也跃跃欲试,精心撰写自己的作文,想在下一次受到表扬。采用此法,我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对作文一贯好的同学,一般采用读全篇的方法,对作文不够好的同学,只要他在某篇作文中有一部分较为突出,就提出表扬,把这一部分念给大家听,这对学生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有的学生作文较差,对这样的学生更要进行鼓励,只要他这次作文比上次有进步,便提出表扬,或者他的书写有进步,也提出表扬。曾有一位同学,其他科成绩不错,就是语文差劲儿,特别是作文,写不了几行便无话可说,对作文彻底丧失了信心。有一次,我让同学写“母爱”这个题目,他又是写了不多一点儿。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聊天,询问他母亲的情况,他谈了好些有关母亲的事。随后,我给他讲了“母爱”这个题目应该怎么写,并鼓励他大胆写出来。初稿写出来后,我提出修改意见,让他再改。一连改了三次,最后定稿。在作文课上,我对他提出表扬,并读了他的作文。此后,只要他有一点进步,我便进行表扬。他的写作兴趣越来越高,经常拿着作文让我指点,总是不厌其烦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下,他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后来参加高考,作文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实践证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让学生经常地受到鼓励,学生便对作文有了兴趣,便愿意写作文,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说明了鼓励的重要性。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好作文也是夸出来的。

六、鼓励投稿,让学生爱上作文

每接一届新生,我总是给他们介绍一些报刊,鼓励他们投稿,并把前几届学生公开发表的作文读给他们听,有时也把自己的文章介绍给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如发现有修改价值的作文,就紧紧抓住,帮助作者进一步修改,有时也亲自动手替他们改。最后,寄给报刊。这样的工作虽然费事,但寄出的作文,只要有一篇发表,便会产生无法估量的鼓励作用,不仅作者本人备受鼓舞,其他同学的写作兴趣也被大大激发起来。

此外,还在班里培养一批写作爱好者,以带动全班同学。每个班总有一些喜欢写作的同学,他们自觉地写日记,经常地阅读课外书。对这样的同学,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动员他们带头写稿。前些年,有数十位同学在报刊上发表了作文。2001128日《初中生周报》(初三用)第四版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印利平等8位同学的作文,同年630日该报第四版又以整版的篇幅刊发了韩永忠等4位同学的作文。2007年《高校招生》杂志发表了王平平等5位同学的作文,2008年该刊又发表了齐杰和付乐乐两位同学的作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里有了一群爱好写作的同学,喜欢作文的风气便会形成,即使不爱写的同学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鼓励更多的同学,我经常在同学们的作文、札记中选取优秀者,或整篇作文,或片断,有时还可以是一个优美的比喻句或排比句,推荐到语文组主办的文学社刊物《山花》上发表。尽管是一本内部刊物,但对同学们的鼓励作用也是巨大的,一个比喻句的发表,也可能让一位不爱作文的同学迷上作文。

七、开展竞赛,让学生争先恐后地写

不管干什么事情,只要人与人之间展开竞赛,潜力便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跑步,一个人跑和几个人比赛着跑,速度绝对不一样,这就是竞赛起了作用。把竞争机制引人作文练习,也就是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会更快。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采用了以下一些竞赛形式。

.参加报刊上举办的作文竞赛。

阅读报刊时,我经常留心上边的作文竞赛,遇到合适的便组织同学参加。刚开始组织学生参赛时,大伙儿信心不足,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在此情况下,便给他们讲奥运精神,讲参与意识,告诉他们:成功常敲参与者之门,你首先必须参与,才有可能得奖或发表。你永远不参与,便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即使自己的作文不得奖,你通过参赛,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也是划得来的。事实正是如此,凡参赛同学,均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与老师商量,与同学商量,努力使作文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这不正是达到了练习作文的目的么?最近几年,我多次组织同学参赛,均有作文获奖,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河北省中小学“雏凤杯”作文竞赛,有一位同学获得二等奖,三位同学获三等奖,2005年春天,参加河北省“与法同行”征文竞赛,韩晓园的《致朋友》、郑乐的《悟空执法》均获得三等奖。参加作文竞赛,获奖者受到鼓励,其他同学也受到鼓舞,写作兴趣便自然而然地被激发起来。

.小作文擂台赛。

我利用教室后边的黑板,举办了多次小作文竞赛。具体办法是:出题之后,先由第一组的同学在星期一之前,将本组作文中的优秀者抄在黑板上,到下一个星期一,第二组的作文换上去,依次类推。轮完一次,由课代表组织小组长评比,选出获奖作文,在班内表扬。接着,再共同出题,进行下一轮比赛。为了防止有的同学偷懒,我不定时地抽查各组的作文,看看是否都写了,发现偷懒者,严肃批评,令其补上。这种竞赛产生了不少优秀作文,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10分钟作文赛。

作文竞赛还可以这样搞:在语文课上,拿出10分钟时间,让学生写一篇情景作文,即设计特定情景,让学生按照特定情景去写,比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大风”、“挤”、“热”、“大雪”等等,再如,写一个同学的性急,写一个同学收到入学通知书时的喜悦。时间一到,各小组长马上收本组作文,课下,安排一位同学进行批改。再上语文课时,由这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哪位同学没有完成?哪篇作文写得好?谁的错别字最多?有时,也让批改者把选出的好作文读给大家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的文思敏捷起来,写作速度大大提高,写作兴趣也受到激发。搞这样的作文竞赛,老师的负担没有加重,学生们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均得到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4、按时完成作文竞赛。

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都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要养成按时完成作文的习惯。我历来严格要求学生,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作文,先不管好赖,只管是否按时完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展开竞赛。具体做法是:在黑板上写出1组、2组,有几个组就写几个组。时间一到,各小组长马上收作文,然后在黑板上写出本组人数,写明“全”或者缺哪位同学,并按交作文的顺序排出名次。如此一来,各组同学争先恐后地写,有的组还提前完成,争抢第一。如果哪位同学没有按时完成,除批评之外,让他抽时间完成,并在课下写一篇题为“限时完成作文很有必要”的短文,下节课一上课,让这位同学在班里宣读自己的短文。如果连续两次完不成,则让他做出深刻反省,并让他下节作文课坐在讲台上写。智慧的火花是碰撞出来的,用这种办法去碰撞一下,促使学生提高写作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文,好的学生在半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5、编作文集,比赛谁写得多,抄得多。

我一直让学生用活页稿纸写作文,抄范文,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半学期整理一次,写一篇序言,介绍自己的写作情况,对自己的作文和抄的范文做出评价,提出奋斗目标,再编出目录,排出页码,最后装订成册,并对封面作一个设计,起一个名字,如“小荷初露”、“露珠集”、“拾贝集”、“贝壳集”、“小草集”……编好之后,放到一块儿,看谁写得多,抄得多,看谁封面设计得好,名字起得妙。半学期编一厚本,学生一看,成就感油然而生,写作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起来。三年下来,便有厚厚的12本。高考之前,让学生抽时间翻阅作文集,看看三年以来哪些作文写得好,哪些作文不够好,所抄作文哪些好,哪些不够好,这些工作对写好高考作文极有帮助。正因为有了竞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争着多写多抄。

  最后修改于 2015-09-01 10:1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