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此文发表于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导报·高中版》2013年2月23日第2版,是2013年上半年成语系列稿的第4篇,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成语而写的。 【释义】 如:如同,好像。饥:饿。渴:口干。像饿了急着吃饭,渴了急着喝水一样。形容要求十分迫切。也作“如饥如渴”、“如渴如饥”、“如饥渴。” 【出处】 出自《孔子家语·王言》王肃注:“如饥而食,如渴而饮。”在古代的其他典籍中也可见到这一成语,如:“迟奉圣颜,如饥如渴。”(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吾儿一去,音信不闻,令我悬望,如饥似渴。”(明朝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五)在今人的著作中,这一成语更是常见,如;“我如饥似渴地抢购各种新文化运动的刊物,一句一行地吞下去。”(巴金《随想录·“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他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郭沫若《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坦怀:开城相见)“现在人民翻了身,对于文化食粮的要求,真是如饥似渴。”(茅盾《鼓吹集》)“……内外都拥挤满了男人女人的头,都带着一双如饥似渴的眼睛在等着我。”(《沫若文集》)“为了祖国的飞,为了中国革命的飞,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浏览有关十月革命的大量记载。”(袁鹰《飞》) 【考题分析】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1、那天放学回家,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正当我如饥似渴地寻找食物时,突然发现餐桌上放着一块面包,我高兴极了。(2012年高考重庆卷) 2、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他如饥似渴地读了很多课外书,这为他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考模拟题) 解析:例1错误,例2正确。在例1中,说的是“我”非常饥饿,急切地寻找食物,这种语境不能使用“如饥似渴”。可以说“如饥似渴地寻找课外读物”,但不能说“如饥似渴地寻找食物”。在此例中,可将“如饥似渴”换作“迫不及待”。在例2中,说的是“他”阅读课外书的要求十分迫切,这种语境正可以使用“如饥似渴”。 【成语辨析】 这一成语和“迫不及待”意思相近。“迫不及待”的意思是:急迫得来不及等待。形容事情非常急迫,容不得片刻拖延。如:“工商界要求公私合营简直到了望眼欲穿,迫不及待的程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在“要求迫切”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但它们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迫不及待”的使用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能用“如饥似渴”的地方,一般均可使用“迫不及待”;但能用“迫不及待”的地方,有的可用“如饥似渴”,有的则不能,如上述例1,可用“迫不及待”,不能用“如饥似渴”。“如饥似渴”的“饥”(饿)与“饥寒交迫”、“饥不择食”、“饥肠辘辘”的“饥”(饿)相同。“如饥似渴”的“似”(如,像)与“似是而非”、“归心似箭”、“如狼似虎”的“似”(如,像)相同。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