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此文发表于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导报·高中版》2012年9月28日第2版,是2012年下半年成语系列稿的第8篇,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成语而写的。 【释义】 李:李子树。原作“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也写作‘整’)冠。”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在李树下面通过,不可举手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后用以比喻容易引起怀疑的场合。也比喻避免嫌疑。也作“李下瓜田”、“瓜李之嫌”、“瓜田之嫌”、“瓜李”、“瓜田”。 【出处】 在古代的典籍中,可于多处见到这一成语,如:“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二·君子行》,未然:还没有成为事实。纳履:穿鞋)“惧获瓜田李下之讥。”(晋朝干宝《搜神记》卷十五)“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北史·袁翻传))“然鄂州所见,亦一女子独处,夫不在焉。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宋朝洪迈《容斋三笔·白公夜闻歌者》) 据《旧唐书·柳公权传》记载,有一次,唐文宗问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说:“最近,外面对我的施政有什么批评和不满意的地方?”柳公权说:“皇上,自从你派了郭旻去做邠宁的主管,有些人赞成,有些人非常反对!”“怎么会呢?”唐文宗有些不高兴,“郭旻平日做官清廉,从来没犯过错,现在我派他到邠宁去做一个小官,难道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柳公权说:“按照郭旻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派他到邠宁是合情合理的,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只是,反对的人说,郭旻是因为把两个女儿送进宫,才能得到这个官位。”唐文宗赶紧解释:“郭旻的两个女儿入宫,是为了参见太后,不是献给我做妃子呀!”柳公权说:“可是,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够让家家户户每个人都明白呢?” 后来,大家就用“瓜田李下”来表示某些容易让人误会或怀疑的事情或场合。 【考题分析】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1、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2012年高考山东卷) 2、他谨小慎微,瓜田李下,必然是加倍当心,生怕给人留下话柄。(高考模拟题) 解析:例1错误,例2正确。在例1中,是说陶渊明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隐居乡下的田园生活,这种语境不能使用“瓜田李下”。不能一见“瓜田李下”,便望文生义,以为跟田园生活有关。在例2中,是说“他”担心别人误会,在容易引起怀疑的场合,加倍小心,这种语境正可以使用“瓜田李下”。 【成语辨析】 这一成语含义独特,没有容易与它混淆的。需要注意的是,它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误以为是指田园生活。此外,这个成语有多个异体,要特别留心。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