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权威,辞书上是这样解释的:一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一是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既然是权威,必定在某一领域取得极高的成就,达到极高的水平。然而,权威并非完美无缺,说不定,在某个地方就有漏洞。有的人,敢于质疑权威,并由此走向成功。 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理查兹便是一个敢于质疑权威的人。理查兹小时候便很聪明,刻苦好学,喜欢安静,话语不多,乐于深思。他在学习中思想活跃,思路开阔,绝不墨守成规,常常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或见解。父母鼓励他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走自己认准的路。14岁那年,他考上了哈佛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理科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读了文科,取得了文科学士、硕士学位,可谓文理兼备。他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了一圈之后,最终选定了化学研究之路。1888年,理查兹取得博士学位,那时他才20岁,是哈佛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他被哈佛大学实验室聘请为著名化学家库克教授的助手。在库克教授的影响下,他形成了严谨的治学精神。当时,众多的化学家都关注着原子量的测定工作,他们把这当作化学发展中的一项基础建设。比利时化学家斯达的原子量测定值一直被学术界认为是最准确的,最权威的,没有一个化学家对斯达的测定值表示怀疑,也没有一个人打算用新的方法去检验它的准确性。在大学读书期间,理查兹便对斯达的原子量表提出怀疑,但老师和同学们讥笑他,认为他年轻冒失,信口开河,有点儿不知天高地厚。那些人认为,斯达的权威性不可置疑,不可动摇。然而,理查兹不被权威吓倒,他坚信自己的质疑是有道理的。为了判定斯达原子量表的正误,他把斯达做过的有关实验一一做了一遍。他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实验中。他认真分析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地测定每一个数据,有时,一个实验要重复成百次上千次。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他和他的学生们,先后精确地测定了铜、钡、锶、钙、铁等三十多种元素的原子量。他不仅指出了前人的错误,还指出了造成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新的原子量表,经过各国专家的鉴定,得到了公认。 理查兹还在热化学和电化学两个领域做出重要研究。他充分发挥高超的实验技术,以大胆质疑权威的精神,测定了许多物理常数。至今,他所测定的物理常数还被公认为标准值。1914年,理查兹凭借精确地测定了许多元素的原子量和在热化学研究中的重大贡献,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了举世瞩目的人物。 理查兹敢于质疑权威,并由此走向成功,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尊重权威,但又不能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权威。说不定,我们也会凭借这种精神走向成功呢。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